代码与旋律,共谱家校情
排版丨邓冰倩
作词丨高二创新班学生家长 张宇
作曲丨AI辅助工具
摄影丨崔永麟 陈雪琪
审核丨吕剑 沈小美
2024年秋,香樟叶还凝着暑气,身为IT工程师的你,站在教学楼下目送少年走进高一教室——指尖或许还留着敲代码的余温,眼神里却满是对孩子成长的柔软期许。
我们迎上去笑着说“加油”,这份日常的问候,竟成了你用“技术+心意”创作的起点。
代码与旋律的初次邂逅
第一个教师节前,你带着原创歌词找到我们。让人意外的是,这位惯于和代码打交道的家长,竟把晨读翻书声、红笔批注这些校园细节,写得满是温情。你笑着说,谱曲时发挥了老本行:用AI工具分析歌词里的情感基调,生成几版轻柔旋律,再像调试程序般逐段打磨节奏,直到每一句都贴合心底的温度。当你把最终版歌曲分享给我们,熟悉的校园画面随着旋律流淌,就像一行行精准又温暖的代码,把家校共鸣写进了时光里。
歌词展示:
《时光不负初衷》
梦匆匆,意正浓。
年华懵懂,心动初萌。
笔生辉,绘彩虹。
书声琅琅,千里传颂。
语嫣然,影重重。
窦开心潮涌,人静思无穷。
如梦似幻,岁月流芳;
欲语还休,灵犀相通。
婆娑舞,锦绣章。
晨曦疏影,星河璀璨。
轻摇叶,满园花。
馥郁盈满,生机勃发。
梦似火,春如歌。
旋律随风扬,贯空破苍穹。
韶华瑰丽,繁星隽永;
且行珍惜,勿负初衷。
2025年教师节,你又带来新作品。这次你把“课堂讨论的热烈”“运动会呐喊”写成词,还“炫”了把技术:用算法提取文字里的朝气元素,让AI生成更有力量的曲调,再手动调整细节——就像优化程序漏洞般,不放过任何一处情感表达。新旋律响起时,我们不仅听见了孩子的成长,更懂了:你用敲代码的严谨,把对学校的信任,细细酿成了动人的旋律。
歌词展示:
《梧桐雨与香樟叶的十六行诗》
(主歌1)
蝉鸣跳过金色的叶缝,
歌声划过窗外的天空。
一声是花季的早安,
一声是雨季的彩虹。
粉笔画满梧桐的年轮,
扉页夹着香樟的书签。
一片是北方的盛夏,
一片是南方的冬天。
(主歌2)
我拿起铅笔的万松园,
像诗歌波澜的开篇。
你指着地图说远方,
像星星一样真的耀眼。
(副歌)
从这里走向世界,
'爱国'是长江的誓言。
从这里走向世界,
'好学'是黄鹤的航线。
(主歌3)
笔记拓印世界的经纬,
试管晕染历史的纵横。
一行是晨读的微光,
一行是夜灯的守望。
脚步迈过球场的眷恋,
晚风翻动教室的思念。
一页是星空的猜想,
一页是土壤的诺言。
(主歌4)
我转动齿轮的抛物线,
是量子模态的跃迁。
你校准未来的琴键,
把年少谱成光的和弦。
(副歌)
从这里走向世界,
'图新'是时代的脉冲。
从这里走向世界,
'自强'是不灭的引擎。
这两首歌,是IT工程师的浪漫:用代码逻辑辅助创作,用真心为家校情谱曲。我们在旋律里更知责任,也会陪着少年稳步前行,让这份藏在技术与温情里的双向奔赴,一直温暖下去。
在这个教师节,让我们用科技传递温暖,用旋律表达感谢。祝愿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