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风里播种成长密码 ——武汉外国语学校2025年高一高二劳动研学纪实
撰稿:周丹丹 摄影:周丹丹
阳春三月,东风骀荡,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学子分赴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天的劳动研学实践。高一高二全体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共同参与,随行的还有学校政教处宋兵老师和部分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漫步园林乡村,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在广袤沃土里汲取发展智慧;投身劳动教育课堂,躬身实践挥汗耕耘,于田间地头锤炼劳动本领;开展团队拓展活动,沉浸轻松趣味情境,在协作互助里凝聚奋进力量。
阡陌解码:触摸乡村振兴脉搏
挑战玻璃桥,脚下是凌空的刺激,眼前是乡村的壮美风光,大家在克服恐惧的同时,领略到乡村依托自然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的创新思路。
沿着田间小路前行,满目葱茏,同学们在这如画风景中,体会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带来的崭新变化。
深耕细作:土地里的成长哲学
挖土豆,弯着腰仔细刨开泥土,圆滚滚的土豆破土而出,带来丰收的喜悦。
蒸菜过程中,从挑选食材到烹饪出锅,每一步都亲手操作,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成就感满满。
田亩测量,运用所学知识,拿着测量工具仔细丈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工艺坊内,同学们手持工具,认真打磨,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同心聚力:田野上的青春协奏
放风筝,分工明确,默契配合,五彩斑斓的风筝乘风而起。
摸鱼环节更是热闹非凡,大家卷起裤腿踏入水中,互相协作围堵鱼儿,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暮色西沉,载满收获的大巴驶离实践基地。随之而行的有学生亲手挖出的土豆、绘制的田亩测量图,以及写满感悟的研学日记——这些不只是劳动实践的见证,更是成长破土的印记。
本次研学以劳动教育为纽带,整合乡村建设考察与团队协作实践,通过躬耕实践、非遗传承与生态探索三维赋能。当城市少年在玻璃桥上感悟乡村新发展,在挖土豆的俯仰间读懂劳动的分量,在团队协作中重构对责任与智慧的认知,这场沉浸式教育已然在学生心田播下三重种子:向下扎根的乡土情怀、向上生长的创新勇气、向远延展的生态智慧。这个春天埋下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的风雨中,长成支撑人生的挺拔脊梁。
最好的课堂在生命与大地的真实对话中。
武汉外国语学校 政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