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城脉知乡情,探规划启未来 —— 高一地理深度课堂走进武汉规划展示馆

通讯员:柯婷、孔繁希

为深化地理学科实践育人功能,促进课堂教学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2025年3月13日,我校高一地理组组织高一7、8、9班全体学生前往武汉市民之家——武汉规划展示馆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当天,学生在展示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城市印象”“历史武汉”“宜居武汉”“未来城市”“畅达交通”“总规模型厅”等核心展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学习,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解码城市发展密码,培育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高一9班师生合影

从历史肌理到未来蓝图

在展馆内,学生们仿若置身于城市发展的时光长廊,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沿“过去—现在—未来”的主线探寻武汉的城镇化发展脉络。步入城市历史展区,观看老武昌城复原模型与影像资料,回溯武汉市内部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变化;踏上两江四岸微缩模型,一览江城核心风貌,明晰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置身沉浸式国土空间规划剧场,俯瞰总体规划模型,在虚实交融的视听盛宴中,一同畅想魅力武汉的发展蓝图。


聆听老武昌城复原模型讲解

从内生动力到区域协奏

 在两江四岸微缩模型上行走,学生们真实体验和感知武汉规划建设的壮丽和长江主轴核心区的雄伟规划;通过模型演示、VR全景模拟、互动触控屏等科技手段,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武汉从古代商埠到现代化大都市的蜕变历程。同学们驻足于区域发展规划图前,直观地感受到了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深刻联系。武汉在城市圈内发挥着龙头带头作用,共促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交通互联、服务共享,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


共绘城市画卷

活动全程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学生分组错峰参观,并配备教师全程督导。研学活动进入尾声,学生以5人小组的形式完成实践任务,各组绘制一份武汉市城市功能分区图,并针对武汉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作品完成后,教师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作品,优秀小组给予奖励。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对必修二“乡村与城镇”部分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抽象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内化为了对脚下这片土地——武汉的鲜活印象,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大家一同目睹了武汉这座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辉煌成就,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也更加坚定了为城市发展、国家繁荣贡献力量的决心。

此次研学是我校推进“跨课堂学习”的生动实践。当书本上的文字化作长江两岸的万家灯火,当城镇化水平字数据转化为新城拔节生长的动态实景,地理教育的真正价值——培养心怀热土的思考者

与建设者,在此刻清晰显现。未来我校将持续推进“第二课堂”计划,探索更多校外实践资源,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main_chan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