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 共话教育情 ——武外教联体牵手洛阳外校共研活动
秋风尤清和,芳草亦还绿。
朋自远方来,共话教育情。
最好新秋时,笃行方致远。10月16日上午,外小不仅迎来了教联体联盟校参加共研系列活动的同伴们,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校领导及教师代表,她们实地走进外小考察学校办学特色,感受学校文化建设。
高效赋能
以“共研增信”为基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育发展的助推器。为促进各校教师的深入交流,推动深度融合,我校以课程为基石,打开了校际交流的屏障。
外小在持续以学习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上发展,无论是哪一类学科,师生都在共同基于学习中心展开课程学习。老师们充分利用“预习单-导学单-拓展单”引导学生在“两段三环节”中实现自学、互学、共学,良好地体现了“逆向设计”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中心课堂理念指导下,语文郑昭老师的《竹节人》,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活动化”,使学生充分开展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形象、立体。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以为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语文研讨课《竹节人》
执教人:郑昭老师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胡雪玉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强调教学目标-过程-评价的一致性与增值性。站在学生视角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联结生活实物,深层次建构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数学研讨课《三角形的面积》
执教人:胡雪玉老师
英语李晴教师的《I Don't Care Said Big Bear》,借助绘本特色设计活动,小组合作运用所学展示精彩故事,通过层层深入的活动,动态展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循环状态,悄然实现课程中的学生观、活动观、文化观,构建了“课程1+1”多元体系。
英语研讨课《I Don't Care Said Big Bear》
执教人:李晴老师
三位老师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活泼,或严谨细实,各具特色,各展风采。优雅的教态、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新颖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良好融洽的师生互动,都给参与活动的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教联体各校的专家老师们对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点评。称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为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课堂教学也成为了教联体教研生命的总开关。这样全流程、跨校区的面对面真研讨,实现了“教、学、评、研”一体化,也成就了共学、共享的良好教育生态。
融会贯通
以“合作增智”为要
从课堂走向课外,从生活走入学生的内心。来宾不禁惊叹,教学楼展厅刹时变成了艺术展厅,成为了六年级(1)班白杨之家孩子们的中心舞台。
这场名为“源·华夏”的艺术展引领在场的每一个人,回溯历史长河,揭开中国艺术之源的神秘面纱;“缘·青袅” 的歌舞中与诗三百相遇,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垣·秦俑”的情境中领略秦军筑就烜赫一时的王朝;圆·追“艺”更以油画、泥塑、拓印、书法等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带领大家走进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
别样的艺术展展现着外小学子独特的“自成长”,洛阳外校的管理团队立刻就被吸引了。
在项目式合作下的自主探究,从策划、组织到实践、分享,学生主动自为,“自组合”建团队,变身为活动的文案组、策划组、美工组等,聘请老师们加入“自创作”团队。经历各学科融合实践的过程,班级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熠熠生辉的精彩。
人人不同的艺术作品独具匠心,处处彰显着孩子们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践行美的能力素养,他们在“自空间”艺术展厅里,孩子们“自融合”的生命状态得到里最佳的展现,鲜活灵动的生命就是生本发展最美的期许。
深耕细作
以“互学增优”为重
交流思想,智慧共享。下午分学科展开的三场座谈会上,熊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思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办学主张,以“中心课堂”为研究点的过程中,学校课程已经从“学科统整”走向“融合育人”。
三场座谈会上,老师们打破学校的壁垒,充分围绕学科发展与学生发展破解“学科中心主义”发展痼疾。语文学科以阅读为抓手从核心素养维度进行横向课程统整,数学课程以活动实践设置贴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校本研究,英语学科在学生纵向成长轴上探寻“多学科”“融合”的契机。
语文学科座谈研讨
数学学科座谈研讨
英语学科座谈研讨
善学者明,善思者智。教联体在外小常规化的教研座谈会中摩擦出教育智慧的火花,我们在持续性的反思中跟随学生的脚步同步成长,在且学且研、且行且思的深耕细作中互学共进。
熊校长说,“在这里,老师不仅仅只是一名浇灌花朵的园丁,更是一名潜心发展的研究者。”研究与实践合一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校际研修成为终身学习的常态,在这样的生活中,生成教师的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生成学生的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武外教联体的系列活动不断拉近了教育人的距离,也将促成深度开展两地间交流合作活动,凝聚两地教育合力,彼此碰撞教育智慧,博采众长,互通有无,共做教育征程中的追梦人。
润物无声
以“笃行增干”为源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和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物的体现。
在六年级6名小小讲解员的带领下,洛阳外校代表团一路参观了教学楼、食堂、寝室、操场的各个角落,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如数家珍般地介绍每一处细节的设计,如班级标语展示、无源之水的奥秘、寝室物品摆放等,浓厚的文化氛围赢得了各位领导和教师代表的充分肯定。
而这些文化设施仿佛也正在诉说着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变化,它们留下的师生共进的痕迹育人于无声,让孩子们浸润在自由、民主的外小校园文化中,入脑、入心、入行,也潜移默化地予以每一位来校的热忱教育者精神力量。
花开江城高朋至,
磨砻镌切绽风华。
同心共建教联体,
携手共筑教育梦。
相会初秋,情谊浓浓,共享当下,期待未来。外小将继续立足区域和校本创新实践,积极贯彻智慧教育新发展理念,践行“发展共同体”的目标,聚焦优质均衡,聚力创新驱动,以更高的要求促使学校向更优发展,展望“共享共通共融,共建共赢共强”的曦光未来,为遇见更美的教育生活精耕致远,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