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外校50年优质多样化发展解读(下)
来源:长江日报——宋兰兰 吴小平 郭华 熊菲
拓展全球视野 学生在国际场合崭露头角
“一门进三门出” 条条大道通罗马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 为学生度身订制多样化发展“交通网”
在“外语特色,文理并重,国际合作,在线发展”办学策略的基础上,李鸿朗提出了“一门进,三门出”的人才培养路径。
所谓“一门进,三门出”,就是通过对学生一年发展现状的评估和诊断,让学生和家长在学生高二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学校力争让1/3的学生以优异成绩夺得保送机会,让1/3的学生通过高考跨入理想大学,让1/3的学生由国际合作项目直达国外大学。
这一战略,从学生发展的专业考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课程的多学科、多专业价值,为学生走进高校及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使学生的专业特长能规避千军万马拥挤的高考“独木桥”,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此,学校立足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开设创新班、超常班、IB班、AP班、中美班、中澳班及其他实验班,为学生“度身订制”最适宜的发展路径,按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各有规范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
据介绍,武汉外校开设近6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正是多样化的成长模式,让武汉外校的学生在高校保送面试中“如鱼得水”,也让他们在国际国内的各种舞台上大放异彩,打响“武汉外校”的名头。
2013年11月,外语学校初中学生参加新加坡莱佛士书院组织的国际青少年水资源论坛。在来自全球15国、24所学校的131名国际学生参加的32场答辩项目中,与高中生同台竞技,并以完美的展示赢得掌声,捧回铜奖。
2014年2月底,外语学校初二(5)班的杨正琨、刘伊、李佳欣等3位女生,历时一年,完成了一份长达4500多字的《武汉地铁状况调查报告》。这份报告通过图表、调查、照片等多种形式,对武汉地铁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调查报告在第一时间送达武汉地铁集团和武汉市委。市委主要领导看到报告后作出重要批示,对三位参与调查的同学表示感谢。
2009年11月6日—8日,在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行的“足球管理者挑战赛”展示中,由武汉外校学生章舟、石珂、王劭文、田野组成的“武汉中用队”(英文名useful,译为“优士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玲珑塔内,参加了两场展示角逐,以优异的表现获得现场观众的广泛好评。经英国足球管理专业人士综合两个多月的各方情况,判为第二名。
2012届德语学生严格,通过选修英语,考取了美国高校。2011届学生殷晓玥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并获得总额人民币120余万元的奖学金。2013届邓子暄同学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2014届,李嘉浩同学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近几年来,中澳班、中美班学生均以95%的比例进入外国著名高校。英中高一IB国际实验班鲁瀚翔(HANSON HANXIANG LU)在托福考试获得120满分,高三(1)班唐安然同学SAT考试中获得2400分的满分。
牛人“学霸”之外,艺体顶尖学生也斩获殊荣。学生邵一帆在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第十届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铜牌;在2014 FRC全美机器人挑战赛中,武汉外校代表队一举夺得中国赛区冠军;2013年9月,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市举行的2013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上,武汉外校高二(10)班牛笛同学不畏强手,夺得女子A组难度赛亚军。
2012年,顾珂嘉通过了6所高校的艺术考试,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张远清同学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2014届,申薇笑同学以547分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胡瑞宁等同学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
2012年9月10日,武汉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抓点带面,实验探索。2013年,武汉外校成为武汉市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求解“优质多样化发展”大命题。
武汉外校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基础的“国际合作”,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让李鸿朗感到骄傲的是,“在具有阳光心态,优异学业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社会责任,具备国际视野,拥有感恩情怀。”
学生程功参加了“新世界,新资本主义”国际研讨会。作为唯一参会的中国人,被安排坐在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旁边。他用流利的法语发表了3分钟脱稿演讲,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受到西方媒体的高度赞誉。
第50届北美高中生模联大会上,武汉外校卜思颉、苏金昊两名同学作为索马里的双代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就生物恐怖主义,难民营的健康问题,阐述索马里国家的立场,并与其他会员国代表充分交流、协商,撰写立场文件,参与决议案的修改。乔治墩大学的组委会在大会的闭幕式上给予表彰。这是中美班同学参加国外模联的重大突破。
2012年高考,江月同学以全省艺术类考生中的最高分670分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立志艺考的起因是,高二暑假,江月受邀去韩国参加一个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在韩国的一周里,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名13至18岁的电影爱好者进行交流,了解各种专业拍摄器材,这段经历令她对电影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平时不管学习有多忙,一年也要坚持看近100部国内外电影。最终,“不上北大上北影”的她,被称为“最牛艺考生”。
“武汉外校的学生,不仅在把眼光盯着国内的重点高校,更要盯着世界一流名校。我们的学生既有进普林斯顿大学的,也有进耶鲁大学的。正是这些优秀的学生,把我们学校的品牌竖在了世界舞台上。”校长李鸿朗自豪地说。
春植夏耘五十载,桃李飘香五大洲。武汉外国语学校正总结、凝炼学校五十年来的办学成就,引导师生,凝聚力量,争取支持,明晰新五十年的崇高使命和发展战略,豪情满怀地走向世界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