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并进 润泽生活 ——2025年春季第7周周报速递

一周速递

(3.24-3.28)

五育并举,德育课程润生活

生命至上,消防安全筑防线

心灵有约,家校团辅助成长

特色沙龙,项目实践巧语用

中心课堂,学科践行促发展

以学定教,同课研究炼教艺

研无止境,课题思辨擘新篇

跨区互查,食品安全重常态


五育并举,德育课程润生活

       四一中队以"妙手理方寸 童心筑未来"为主题,匠心打造本次升旗仪式。队员们创新编排情景剧与三句半,通过道具与肢体语言的默契配合,倾情演绎从凌乱到有序的破茧之旅。当书本与文具在舞台上幻化为灵动的音符,当收纳盒与标签贴化作成长的坐标系,观众们豁然领悟:方寸之间的整理艺术,实则是规划空间的智慧推演、管理时间的沙盘演练、塑造自律品格的启蒙课堂。这堂浸润式劳动教育课,正引导同学们在折叠衣物的棱角里触摸几何之美,在规整书册的韵律中聆听成长节拍,于方寸之间筑就通往星辰大海的成长阶梯。

生命至上,消防安全筑防线

      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我校于3月26日打响春季消防实战演练第一枪,首场演练锁定重点区域食堂。此次行动秉承"防患未燃,生命至上"理念,精准构建包含火源识别、浓烟弥漫的模拟场景。筹备阶段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三维建模绘制疏散图谱,并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创新开设"安全实景课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预演逃生路径,重点强化"低姿行进""障碍规避"等生存技能。警报骤响瞬间,400余名师生迅即启动应急程序,学生们用湿毛巾掩住口鼻,沿荧光导向标识形成前后衔接的"安全链",在30秒黄金逃生时间内全员抵达集结点,实现撤离全程零接触、零滞留,成功构筑起生命防护的铜墙铁壁。

心灵有约,家校团辅助成长

本周,孩子们的快乐团辅来了!四年级心理团辅课程《Hello,情绪!——心灵成长魔法课》依托《头脑特工队》奇幻世界观构建沉浸式情境,通过多维互动游戏开启情绪探索之旅。在光影穿梭与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解码喜怒哀惧的情绪光谱,更在心灵剧场具象化情感体验,领悟每种情绪的独特存在价值与功能意义。当认知神经科学与艺术表达疗法碰撞,孩子们在情绪魔方中照见真实的自我镜像,于同理心培育中建立与情绪的平等对话机制,最终缔结理解与接纳的友谊关系。

       我校系列心育课程继续开讲啦!二年级家长沙龙《解码学习风格密码》,通过互动式小组研讨模式,引领家长深入探索多维学习风格图谱。从视觉型到动觉型,从场依存到场独立,深度解码孩子的学习密码。学习风格本无优劣分野,家校协同的关键在于——成为孩子感知世界的"解码者",携手构建个性化成长型思维支持体系!

      从情绪认知的萌芽到学习模式的精准适配,我们始终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宗旨。让每个独特个体都能被真正"看见"、被深刻理解、被全方位支持。家校共育的探索之旅,我们步履不停!

特色沙龙,项目实践巧语用

        本周,二年级语文教研组以"时光筑梦 项目续航"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项目式学习教研沙龙。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教联体兄弟学校蔡甸二小的教师代表共同参与,老师们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跨学科融合,探索语文教学新样态。

萤火虫助人计划:从认知到实践的深度学习

     教师们创新设计"学雷锋"主题项目,构建"观影感悟-生活实践-社会服务"的学习闭环。学生们不仅通过影视作品理解雷锋精神,更在校园志愿服务、社区公益活动中践行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从课本到生活的有效迁移。

美食特色文化:跨学科融合的生动实践

       结合教材中的饮食文化单元,教研组开发"舌尖上的语文"特色项目。学生们在"餐桌礼仪调研""家乡美食推介""亲子烹饪实践"等活动中,同步提升语言运用、劳动技能和审美能力。

孩子们将自制的美食带到学校,在春日的校园草坪上举行了一次特别的美食品鉴会。孩子们品尝美食的色香味,讲述制作美食的过程,分享美食文化的故事。语文表达、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让学习在真实场景中自然生发着。

      蔡甸二小的教师代表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项目式学习的无限可能,特别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参考。"

王主任引导全体参与教师就"项目评价标准""学习成果可视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建议大家形成可推广的实施方案。

       熊校长全程参与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外小老师们始终把学生放在课程中央,通过创新实践让学习真实发生,这种专业精神值得肯定。希望继续深化研究,形成更多可推广的经验。"

      此次沙龙展现了我校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探索。外小语文组将持续深化项目式学习研究,与教联体学校共享优质资源,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沃土。

中心课堂,学科践行促发展

        本周,我校中心课堂研究第二次实践活动如期开展,二(2)班师生共同参与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学习中心课堂的实践路径,英语与体育两门学科分别呈现了富有创意的课例,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新样态。

       在英语课堂中,陈俊秀老师以绘本《Yummy Jiaozi》为载体,带领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课堂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表达,同时巧妙融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浸润的双重目标。

        体育课堂则另辟蹊径,郝潇老师将体育技能训练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学生们在"丰收接力赛"的情境中,不仅锻炼了接力跑的技术要领,更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劳动任务",在运动中体验合作的价值,展现了我校"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

       活动特邀陈佑青教授进行专业点评。陈教授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同时就"如何进一步凸显学生学习中心地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参与观摩的教师们积极研讨,共同探索不同学科背景下学习中心课堂的推进策略。

       本次研讨活动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实践案例,也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学校将持续推进学习中心课堂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定教,同课研究炼教艺

在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的同课研究中,郭华老师和沈欣婕老师精准把握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凭借精美的树与喜鹊的动画图片,迅速将学生带入宁静又略带孤单的课文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她们运用范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情感。生字书写后互学互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后,低段语文备课组针对这两堂课开展了深度研讨。老师们一致称赞两位授课老师引导学生扎实掌握课内生字,在朗读课文时丰富想象画面,抓住 “孤单”“邻居” 等重点词汇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使得课堂氛围活跃且教学效果显著,真正做到了活泼与高效兼具。

在特级教师董耀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备课组老师进一步明确了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运用多识字、多朗读教学方法,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和书写生字、感悟和理解情感。强调要严格遵循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的教学原则,把生字的认识、词语的理解与句子的学习、文章的感悟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完整的语言环境中扎实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此次关于《树和喜鹊》的同课研究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让老师们在交流探讨中汲取到教学智慧的甘霖,为一年级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更新了教学理念与方法。

研无止境,课题思辨擘新篇

      我校召开课题实践规划专题研讨会,特邀靖国平院长来校指导。全体行政、智慧阳光学校学科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共同研讨学校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推动科研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会上,靖国平院长结合当前教育改革趋势,对我校课题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他强调,课题研究应立足教学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成果转化,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会教师围绕课题选题、研究方法、团队协作及成果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并就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创新、跨学科融合、校本课程开发等议题达成共识。

      熊校长表示,本次研讨会明确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机制,搭建教研交流平台,推动教师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同步提升。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后续课题申报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跨区互查,食品安全重常态

       3月25日上午,市教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对我校开展春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此次检查采取跨区交叉互查方式,重点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检查组一行实地查看了学校食堂各功能区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材采购储存、加工制作流程、餐具消毒保洁等重点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检查人员现场查阅了食品进货台账、留样记录等资料,并对食品加工操作规范进行了现场指导。

      从检查情况看,我校食堂管理规范有序,各项食品安全制度执行到位,"明厨亮灶"系统运行良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获得检查组充分肯定。

此次检查既是对我校食品安全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专业指导。学校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持续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primary_chan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