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芬兰
1月24日、25日,我们来到白瀑城,参加为期两天的瓦尔克奥斯克冬令营。此次瓦尔克奥斯克冬令营,标志着外小的学生第一次走进芬兰小学的课堂,与芬兰的学生一起上课学习、游戏活动。
我们被分为了4个组,分别前往Kärjenniemi小学、Tietola小学、Sorrila小学、Roukko小学等四所公立小学。两天的冬令营,从开营到闭营,从课堂内的学习到校外的活动,当地的几位教育专家、行政官员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全程陪同,这样的礼遇让我们有些受宠若惊。
对芬兰的教育,我们仰慕已久。早在五年前,我们就已经在国内开始学习和实践芬兰儿童教养法。芬兰在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其创新的努力也确实卓有成效。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中,芬兰在各国中一直处于领导地位,而这正是衡量全球教育体系的重要工具。
芬兰的教育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标准化考试。芬兰学生在整个小学和中学教育过程中只进行一次标准化考试。避免了"为了考试而教学"的氛围。相比之下,很多国家都无法做到这一点。芬兰考试(即全国大学入学考试)在高中结束时进行。考试由教师进行评分,而非计算机评分。考试并不会回避有争议的或复杂的问题。如“究竟什么才算是快乐、幸福、美好生活和幸福伦理观念?”芬兰的学生经常被要求展示多样化的能力,以表明自己具备处理与发展、失业、饮食、政治问题、暴力、战争、体育道德、垃圾食品、性、毒品、流行音乐等问题相关的能力。这些问题覆盖各个学科领域,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芬兰教育第二个优势,是更多娱乐时间。芬兰学生在家庭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较少,每星期用于家庭作业的时间为2.8小时。当地学校的校长介绍,芬兰的老师不喜欢教学,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
芬兰教育的第三个优势,是免学费。在芬兰,学生在追求更高的教育目标时,无须担心学费或助学贷款等问题。芬兰学生在学校的午餐也是免费的。尽管午餐看起来品种很单一,但是这顿免费的午餐背后引发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芬兰教育的第四个优势,是教师地位和待遇。在芬兰,教学是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成为教师的门槛也相对较高。芬兰申请师范教育课程的学生中,只有十分之一最终被录取。芬兰教师一般被视同为大学教授。他们的日常教学时间少于美国教师,其更多的时间用于课程规划。当然,教师职业在芬兰也享有较高的报酬。相对而言,芬兰教师的工资更高,工作时间却更少。
芬兰教育的四大优势在我们走进了芬兰小学课堂之后,更加深有体会。以下就给大家分享几个深深打动我们的故事吧!
故事一:校门口列队欢迎的孩子们。
我们曾经去过很多的国家,也走进了他们的校园。但是在芬兰,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在校门口列队欢迎的孩子们。他们似乎早早就已经等在那里,没有老师的组织,自觉的沿途列队,获用英语、或用芬兰语,甚至有的是用中文向我们问好!瞧,他们还制作了欢迎海报,上面有画有中国国旗,还有模有样的用繁体字写出了芬兰。不仅如此,芬兰的小朋友还精心为我们制作了礼物。
这个小男孩送给我们的芬兰中国的国旗,是他自己经过锯木头、钻孔、绘制、拼装等步骤,独立完成的。捧着这份质朴的礼物,我们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
我们也给芬兰的小朋友送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他们非常的开心,无论得到的是礼物或大或小,他们都非常珍惜地拿在手上,反复端详。
故事二:校长眼中的细节。一进到芬兰的小学,我们的孩子们有组织的,把自己的外套叠好,和书包一起整齐排放。这一系列动作,快速而安静的完成,却被当地小学的校长看到了眼里,他赞叹地说:应该让他们的学生来看看中国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作为教育人,在细节上的关注,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芬兰都是共通的。在芬兰的小学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让我们惊叹的细节。
比如朴实无华的教室里,每一面墙壁都是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互动、自主管理的阵地,这背后有多少老师的巧思,又包含了多少学习的乐趣,我们窥一斑可见全豹。
故事三:讲的不多的老师和忙不过来的学生。我们在芬兰小学的课堂上,学习了数学课、语言课,地理课,音乐课,手工课等。无论是什么课,我们都会发现芬兰的课堂上,老师讲的非常少。往往是一张任务单、一份活动表,或者是一次分组学习贯穿始终。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在任务驱动中,自主探究、实践发现、思考质疑。看起来整节课上最忙碌的是学生,最轻松的是老师。而我们看不到的,是背后老师对课程的规划、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对学习实践的创新及引导。
事实证明,这样的实践学习效果明显,来听听我们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学会的一小段旋律吧。
故事四:半个小时的课间。芬兰小学的课间时间真长啊!这是孩子们由衷的感叹。由于学校楼层不高,下课时间孩子们就在操场上去尽情的玩耍。没有老师管理秩序、监督安全。孩子们在雪地里打滚、奔跑。有时发生了冲撞,在我们看来都觉得一定撞的很疼,没想到被撞倒的孩子翻个身站起来,拍拍身上的雪,又高兴的跑开了。看着这样舒展奔放的芬兰小朋友,我们的孩子也不禁被感染了,和他们一块拉雪橇、踢足球,马上玩成一片,不亦乐乎!
故事五:免费而难吃的午餐。前面说过了,芬兰的教育是免费的,所以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午餐也是免费的,对于个别困难的家庭学校还免费提供早餐,当然这样免费的餐食质量不高,在我们孩子看来还很难吃。但是芬兰的学生全程非常有秩序,洗手、排队、取餐,安静就餐完毕,将自己的餐盘分类归放,迅速离开。这一系列训练有素的习惯背后,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对于这份免费午餐的珍视,也让我们见证了芬兰教育在关注学生品德素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故事六:近两百人的集体舞。刚一听说下午要参加舞会,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紧张。在我们想象中的舞会是要穿着正式的礼服,要掌握非常专业的舞步。然而当我们走进来室内体育馆,却发现早已在那等候的芬兰学生穿着很随意,似乎和我们想象的舞会有些不一样。芬兰当地的老师非常善于掌控这么大的场面,近两百多人的队伍很快就被井然有序地分队排列,每一个芬兰学生对应一个中国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舞蹈是芬兰人民在国庆节时都会跳的传统舞蹈,舞步不复杂,我们的孩子在芬兰学生的带领下,马上就学会了。
快乐的旋律,流畅的舞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禁不住想要参与其中,老师们也跟着一块跳了起来。从最开始的几列纵队,到最后大家牵起手,围成同心圆,在旋转流动中舞会被推向高潮。
之后,我们的孩子和芬兰的孩子还主动上场,表演了舞蹈、唱歌、武术操,大家没有了羞涩和紧张,在这个快乐的场域中,自信参与,放飞自我。
故事七:酒店门口的芬兰小男孩。那天从学校结束了活动回到酒店,我发现有一个小芬兰小男孩在那里,在酒店门口已经等候了很久。因为他没有进到酒店里面,小脸已经冻得红扑扑的。他看我们回来了,马上上前跟我说:不好意思,我要找一个同学。后来我们知道他和队里的一个同学结成了好朋友,并交换了电话。但是当他回家以后,却发现电话打不通,他很着急,于是打听到我们住的酒店,一个人跑过来等待我们。两个男孩再次确认了电话,芬兰小男孩说:你用你的手机给我妈妈打个电话,这样我就有你的号码了,等你回国以后我从芬兰给你打过去,你也要给我打电话哟!
短短两天的冬令营,孩子们结识了很多好朋友。还有一位芬兰小姑娘在我们离开后哭了整整一下午,她对她的老师说:我刚刚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可是只待了这么短的时间,她就走了。都说芬兰人羞涩,其实他们的内心像火一样热情。他们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中国人,他们很喜欢我们的学生。同龄的不同国家的孩子们在一起,没有语言的障碍,友谊在手舞足蹈地比比划划中悄然萌生。相逢是短暂的,孩子们之间彼此交换了邮箱地址和电话,期待着之后更长远的联系。
虽然我们匆匆的来过,又匆匆的离开,但是这里的每一张笑脸我们都不会忘记。在外小孩子的心中,永远难忘的一群朋友,他们在芬兰❤️
我们的冬令营除了上午在学校的课程,还有精心设计了下午的校外活动,目的是让中国的学生能更充分的去体验芬兰孩子的"玩中学"。我们挑战滑雪,从落差近十米的雪坡上,使用简易的滑雪板滑下来,孩子们全然没有胆怯,老师们也似乎完全不用担心安全,每一个人从第一次勇于挑战自我,到一遍一遍玩的不亦乐乎,什么勇气教育、挫折教育、互助教育,全然不用说教,在玩儿中我们已然深刻体会。
冬令营还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我们参观了芬兰最引以为傲的玻璃制品厂iittala。从了解设计理念,到参观玻璃制品的制作过程,孩子们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最后的惊叹。我想每一个芬兰孩子的爱国自豪感,一定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当中潜移默化的萌芽而生。
两天的瓦尔克奥斯克冬令营转眼就要闭幕了。晚上7:00,芬兰的教育专家和行政官员精心组织了这场一个小时的闭幕仪式。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还设计了一张问卷,从我们这两天的学习活动,到我们入住的酒店、吃的餐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满意度调查。他们认真倾听孩子们这几天的感受,并且逐条归纳,写在提示板上,还邀请我们的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此刻的心情。最后他们在总结的时候,对我们的孩子大加赞赏,记得他们中间的一位老师说: I don't like China. I don't like Chinese. I love China. I love Chinese.
我们也想说:We love Finland.We love Finnish teachers and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