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 巧妙移花接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永远充满创造性的艰苦而复杂的精神劳动,除了要有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外,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性,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下,做出最合理的决策,采取最适当的教育方法,因材、因时、因人施教,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
时代不同了,学生追求时尚,有自己的偶像,老师要知道他们想什么,并且要寻找与学生共同的话题。如前几年《流星花园》流行的时候,我就问学生喜欢其中的哪一个角色,同学们如数家珍,说四个帅哥的形象充满朝气非常酷,都喜欢,但侧重点不同。然后学生问我喜欢哪一个,我说喜欢道明寺,其实,我刚开始最反感道明寺,自私、粗暴,但就是这样一个纨绔子弟,为了爱情一点一点改变自己,吃了那么多的苦,是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强打动了我。这也是他打动大多数人的原因,符合众多女孩子的审美心理。接着我趁机就料下锅,点评该剧艺术特色,如编剧和导演匠心独具,抓住了大家的普遍心理,这就有了叫座的基础。而细节上的一些刻画也很到位,如道明寺的头发和服饰,随着剧情和人物性格的改变在悄悄改变。作者刻画人物的先抑后扬的效果好,对比烘托的效果好,如人物前后性格的对比、人物之间的对比等,同学们写作文,也要学会这些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接着又谈到追星,我要同学们将角色和生活中的人分开,爱角色,是因为他们扮演的形象可爱,但角色与生活中的真人不一样,对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我们要多了解,才不至于盲目追星。针对报上有关fans千里迢迢不吃不喝追星,追星不成自杀的报道,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花泽类的扮演者周渝民在一次公开场合中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都背不下来,说明某些明星不值得我们用如此大的代价去追,从而给发烧迷们降温,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这样讲,写作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一举多得。
针对这几年学生们都喜欢周杰伦的现象,我进行了正确引导,问他们:你了解你的偶像吗?有同学说,我就是喜欢他的歌,喜欢他的《千里之外》。我说我也很喜欢,可你们知道有关《千里之外》的故事吗?周杰伦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妈妈一手把他带大,吃了很多苦,周杰伦为了感激妈妈,亲自创作了《千里之外》,特邀妈妈的偶像费玉清与自己合唱,以此表达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听到这里,同学们若有所思,我趁此机会又问:你们还有谁知道有关周杰伦的故事?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曾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报道,说周杰伦患有先天性头痛症,每次唱歌前都要吃药,有时唱着唱着,头痛病犯了,他要忍受巨大的痛苦进行演出。”我说,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及坚强的毅力感染了许多人,你们要学,就学他的这种精神吧。就这样,我将同学们对偶像的盲目崇拜引入到意志品格的教育范畴,有心插了一次柳,避免了盲目追星引发的一切后果,久而久之,学生们的思想将更加成熟。
由此看来,思想教育丝毫不能放松,否则学生容易误入歧途,但形式要为学生喜闻乐见,方式可以多样化,走进学生心灵,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巧妙地移花接木,的确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