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抒怀之二 全球视野、贵族气质
全球视野、贵族气质
饶楠杰
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之后,我发现,外校确实是大学般的高中。丰富多彩的社团,连大学都要顶礼膜拜的高质量的圣诞晚会,折射智慧的博雅讲坛,火爆又祥和的英语角,这些课外活动只是外校全球视野、卓越贵族气质的具现化。
上次回到外校是2014.1.21下午,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母校的负责人,虽然我肩负着来自大学方面的宣传任务,要统筹安排各种闲杂事务,心中不免有些压力。但当我再次走在从大厅经过图书馆走廊到教师楼去拜访恩师的路上,竟然不由自主的仿佛穿越了的做了一个决定:我的孩子一定要在这上学。
回想少年时在外校的日子,从小学单纯童年的快乐成长,到初中高中大半时间的挥霍天赋拼命玩乐,那些无自知、按动物本能行事的日子并没有为日后留下很多真正的快乐,反而是高三下学期直面自主招生后,人生第一次睁眼看自己,看世界,才意识到,哦,原来人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哦,原来父母逼不了我,听听自己的心,到底需求的是怎样的生活。哦,原来我喜欢追求卓越,以前真是虚度了。哦,现在就开始做吧。
这才发现,哇,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里好多宝物。哇,徐老师上课不是扯淡咧,讲的都是智慧。哇,来校长会议室自习效率真高。哇,每天早上6点来学校跑道上跑8圈,一天都很舒坦呢。哇,学校食堂二楼的小炒窗口真的很划算耶。哇,哇,哇!尽管离高考只有100天不到,但每天都有新发现,新收获,实在是很快乐很满足的一件事情。
高考成绩出来,高中生涯层埃落定。涂妈(高三(3)班班主任)带领我们达到了一本率100%的“奇迹”。说是奇迹,我觉得这对于外校来说,实在是正常的很。外校的资源丰富,从最全门类的书籍和知识,到最优秀的老师,到自奋蹄黑马样的学生,还有最有实力的家长作为后盾,武汉外国语学校就是一艘具有卓越贵族气质的航空母舰,就像伊顿公学一样(坐落在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排名全球第一)。我们不卓越,谁卓越?我们不杰出,谁杰出?我们就是有这个自信。
我之所以决定把将来自己的孩子送到外校,要的就是全球视野、卓越贵族气质。素质教育在许多其他地方只是口号,在外校却已经融入空气。外校出来的孩子,但凡我在大学里再次见到的,无一不是某一领域的统率者。且不说那些保送清华北大的高中时代的骄子,我个人在大学里面获得的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的奖金和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文体奖学金、志愿服务明星个人奖金等加起来早已超过了大学所谓昂贵的学费;光电学院,电气学院,外国语学院,建规学院等各种专业第一,奖学金,身为社团组织、学生会领导者的外校人比比皆是。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卓越的人早已去了国外,我初中的同桌去了埃默里大学,好基友去了加州伯克利,而他们也只是万千杰出的外校人中的一份子。
有句话叫“优秀是一种习惯”,我认为,在外校,我们获得的是比这种“优秀习惯”更普适的规则——“卓越气质”。一种习惯换了一种环境也许就不再适用,但“卓越气质”,是一种活在当下,乐在奋斗中的状态。我现在大二,已经开始自己赚钱租房子,每天早上6点起床健身,上课,科研,读书,文体一项不落,不谦虚的说,是华科2012届本科生中的翘楚。以至于到了舞会,许多女生主动邀请我共舞。到了导师的实验室,博士都会问我,你现在在读研究生?但我也很清楚,比我优秀的外校人大有人在。我不必骄傲,也不必慌张。只要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无所谓选择,无所谓追逐,在自我实现的卓越过程中,成功是水到渠成的。卓越不是一种结果,是一种过程。外校的孩子早早的就有一种淡然的心境。这和优越的家庭环境,祥和的学校氛围,以及随全球视野而来的智慧是密切联系的。苏格拉底的"Know Yourself"认识你自己是外校教育一以贯之的精髓。
英国《谈天说地》杂志的迪吉·赫德利—登特见过不少“伊顿人”,认为伊顿具有独特能力,让学生自信由内而发,不会看起来傲慢或自负(这一点或许和其对学生绅士风度的培养有关)。“你能辨认出伊顿人,因为他们会去某个场合,带着某个目标,然后径直追求,不管他人看法,”赫德利—登特说。
也许中国的国情使伊顿公学在中国难以运行,但武汉外校培养出来的孩子,或者说是真正的精英,谈吐举止中自然散发出的全球视野、贵族卓越气质确实是吸引着一切资源蜂拥而聚的中心。